比特幣 (BTC) 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其交易由網絡節點通過加密技術進行驗證,並記錄在稱爲區塊鏈的公共分佈式賬本中。驗證和記錄的過程也稱爲挖礦。每 10 分鐘,成功找到新區塊的礦工(以及網絡節點)將被網絡的其餘部分允許從他們包含在區塊中的交易中收取所有交易費用,以及對新創建的比特幣的預定獎勵。
比特幣於 2008 年由一個不知名的人或團體使用中本聰的名字發明,並於 2009 年開始使用,當時其實現作爲開源軟件發佈。“比特幣”一詞在白皮書中定義(https://bitcoin.org/bitcoin.pdf) 於2008年10月31日出版。
美國國會圖書館報告稱,截至 2021 年 11 月,已有 9 個國家全面禁止使用比特幣,另有 42 個國家暗中禁止使用比特幣。一些政府已在某種程度上使用比特幣。薩爾瓦多已將比特幣作爲法定貨幣,儘管商家使用比特幣的人數仍然很少。烏克蘭已接受加密貨幣捐贈,以資助抵抗 2022 年俄羅斯入侵。伊朗已使用比特幣繞過制裁。
最近,比特幣有兩個值得注意的新功能。首先是閃電網絡(LN),這是一種在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上運行的“第 2 層”支付協議。它旨在促進參與節點之間的快速交易,並被認爲是解決比特幣可擴展性問題的解決方案。閃電網絡允許通過雙向支付渠道網絡進行小額支付,而無需委託資金保管。
另一個是比特幣序數,這是比特幣生態系統中一個相對較新的發展,尤其是在 2023 年 4 月,它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它們是以 Satoshi(比特幣的最小單位)爲單位的數字資產。這一銘刻過程是通過 Taproot 升級實現的,該升級於 2021 年 11 月 14 日在比特幣網絡上啓動。序數類似於非同質化代幣 (NFT),允許用戶將各種類型的內容(如圖像、視頻和遊戲)刻錄到比特幣區塊鏈上。
以上內容僅供介紹,不作爲投資建議測試。